Loading...
普洱茶越陳越香論調是否越來越“寂寞”
發佈日期::2020/12/4、瀏覽次數:80

引言:頭幾日去芳村一朋友那裡喝茶,我拿出隨身帶的存了四年的倚邦古樹茶,朋友一開泡就說喝不來這種新茶的香氣;隨即拿出他2002年的“老茶”開泡,我直言說我喝不來這味道。

——書卷彎刀

關於普洱茶的“越陳越香”最早起源於1995年台灣學者鄧時海先生的專著《普洱茶》,書中第一次提出“越陳越香”的說法,據有人考證,是普洱茶首次用“越陳越香”提法。我的台灣老師梁祥田曾經多次說過“越陳越香”的來由,當時鄧先生本來想說普洱茶是越存放越好喝,但晦澀不直白、太長了不利於傳播,越陳越好也不是很恰當,“越陳越香”就這樣被正式提出來。

也有資料表明“越陳越香”理論是王樹文(現任崑明茶促會會長)提出的:王樹文是雲南第一個系統提出茶的概念和理論的人,1989年他就在《雲南茶葉》雜誌上發表文章,系統地提出茶的狹義和廣義的概念,這個概念至今仍然為茶學界所公認。王樹文還是雲南第一個提出普洱茶“越陳越香”觀點的人,徹底否定了“酒要陳、茶要新”的傳統觀念。他早在1984年就在《雲南旅遊產品工藝美術品薈萃》上發表了“普洱茶耐貯藏,具有越陳越香的特點”的理論。隨後,很多媒體紛紛報導了他的普洱茶“越陳越香”的理論。(資料來源:雲南法製網《做弘揚雲南民族文化的“苦行僧”——記半路出家的老茶人王樹文》)

從這之後,普洱茶得益於這四個字,取得了長足的發展,2007年達到了頂峰。我是2008年12月份才開始做51普洱網的,後來很多同行跟我形容當時的盛況。由於普洱茶越陳越香,很多游資進入炒作,07年最瘋狂的時候,今天20萬買進一批茶第二天就能以25萬賣出;只要包裝上印有普洱茶三個字就會被人一掃而空;店裡面才到貨,馬上就有人搬出一堆錢來收,貨架上的樣品茶都要,很多店一片茶都沒有,都賣光了。

07年4月20日,在廣州,大益7542從高價2.3萬元/件一天跌倒1.7萬-1.8萬元/件,5月20日由1.6萬元/件跳水到1.1萬元/件,這就是著名的普洱茶崩盤事件。2007年11月15日田小麥發表在《中國證券報》標題就是“普洱茶價格經歷暴漲暴跌:市值憑空蒸發150億”。150億是什麼概念?2015年雲南幹毛茶36.2萬噸總產值才111億元,其中普洱茶只有12.5萬噸,就算普洱茶單價高佔一半產值,粗略換算下,蒸發掉近三個2015年全年普洱茶產值。再舉例子某品牌的鐵餅2007年整批大貨收藏價格是4500一件,2010年我以不到400元一件收了大量的貨在51普洱十幾塊錢包郵拋售,就是到9年後的今天,這款茶整件價格還在1500元左右。媒體冠以瘋狂的普洱茶稱號一點都不過分。

今天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,一招鮮已經很難走得通,個性化為主的新生代才不管你是老茶還是新茶,他買得順心、喝的舒服才是硬道理。普洱茶行業由越陳越香的一元模式,發展到古樹、越陳越香、山頭茶、國有林、高桿、私人訂製等多元模式,營銷市場的豐富多樣性,獨守越陳越香導致越來越寂寞也順理成章。

以前喝老茶是因為新茶難喝,但這些都在改變。之前茶山鮮有初製所,現在規範的初製所到處都是,老班章以前用炒菜的鍋炒茶,現在老班章基本每家都是初製所,炒茶都是用專人送火的大鍋;以前是炒茶的婦女炒茶,現在是多年的師傅才有資格炒茶;以前初製的缺陷,如新茶的:硬、澀、利、苦、寡和青、臭、雜等味,現在都可通過合理的加工工藝來解決。我現在幾款眾籌茶的工藝思路就是:當下即可品飲,久藏亦有驚艷。新茶獨具的清香老茶是沒有的,老茶的醇和也不是人人都喜歡、更不是必要條件,新茶工藝改進口感大幅提升,大規模品飲基礎就有了,老茶越來越小眾從口感層面來講就是趨勢。

之前初製工藝的簡陋導致很多茶存放至今也不好喝,垃圾茶放再久也是垃圾茶,這也是一大原因;部分商人的倉儲導嚮導致大量老茶濕倉存放,和很多其他原因存放不當的老茶混雜在正常倉儲的老茶裡面,導致老茶的整體品質堪憂,倉儲是另一大原因。新生代願意嚐鮮,願意不停有概念來觸動,也是一大外因,部分新茶比老茶貴就非常合理,也是事實。越陳越香是之前普洱茶的最大動能,但也使存茶與真正消費倒掛,存茶的人越來越多,量越來越大。有人估計十年不產普洱茶也消耗不完,已經到了必須正視的時候了。當大量的老茶囤商看不到希望,爭相出貨,就是老茶崩盤之時;當然,部分品質好存世少的老茶不在此列。

越陳或許越香,新茶或許也好喝,沒有對錯,有的只是你的選擇——這是消費者的選擇,當然,也是市場的選擇:最好尊重這個選擇!

——本文作者為51普洱茶網創始人,資深茶人,深耕茶圈十餘年,感謝呂兄付出。



ShareBody資訊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