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洱茶品鑑的標準是什麼?
|
發佈日期::2020/11/25、瀏覽次數:46 |
生活中,我們應該怎樣去正確品鑑一泡茶,又該怎樣通過品鑑判斷茶的優劣呢,這裡就簡單概述一下吧 普洱茶品鑑的標準是什麼? 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,但最終是殊途同歸,差不太多,現將網絡上的品鑑標準和大家交流一下。 喝一泡茶,我們不要在三泡前發表太多意見,因為正常精彩度都在四五六泡,喝完四五六泡後茶葉的情況大致就出來了。 首先是湯水層面的,茶湯是厚還是薄,厚代表茶浸出物更多更豐富,更耐泡,它是由樹齡地土和季節所決定的,然後是湯水細膩度,越細的茶越油潤,細也是由地土樹齡所決定的,又厚又油潤喝起來就不怎麼燙喉嚨。 以上這兩方面考核是湯水層面的重要指標,一般初級普洱消費者會忽略,但它也很重要,除了油潤口感舒服外,它還決定耐泡度,有人認為耐泡度很像和喝沒啥關係,但業內普遍有這樣的看法,普洱茶若不耐泡就夠不成好茶,所以它也是評定一款茶好否的重要指標。 第二是口腔層面的,它包括了生津回甘,飽滿度,滋味,喉部反映,生津回甘。根據部位不同會可分為兩頰,齒縫,舌底等生津,飽滿度是刺激口腔部位的區域,樹齡高的一般在後段,喉頭,越深代表樹齡越高,只集中在前邊的一般都是台地茶,飽滿度高的通常是指刺激口腔區域比較廣泛。 滋味主要就是苦澀度,甜度等,還有就是香氣,新茶花香,熟茶木香,棗香,參香,粗葉出棗香,放倉熟茶出參香,幹倉一般出果香,也叫樟香。 其次是化度,這個化度我們理解為滋味的快速融化,它和香氣都是判斷陳化年份的重要指標,但這也是建立在頭腦中形成的記憶性標桿茶的體系內,比如一款茶的化度在五年的標桿茶上,十年的標桿茶下,那就據此判斷它年份在6到9年之間。 最後就是身體反應,喝完會不會全身輕鬆,肌肉骨骼感覺放鬆輕盈,我認為這是品普洱茶的最高享受層面。 通過品鑑能判斷茶葉的品質嗎? 通常我們是用茶氣來形容,什麼是茶氣,它的直觀表述就是打嗝放屁出汗,其中以出汗為更盛。 一碗喉吻潤,兩碗破孤悶。三碗搜枯腸,唯有文字五千卷。四碗發輕汗,平生不平事,盡向毛孔散。 五碗肌骨清,六碗通仙靈。七碗吃不得也,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。——唐盧仝《七碗茶詩》 可見古人已經在喝茶中早已經發現茶氣,而且把茶氣放在喝茶感受最高的境界上,當然茶氣也不止體現在普洱茶,很多生態度高的其他種類茶都有,很多老茶客喝紅印宋聘大汗凌厲可謂爽,但其實很多新茶都能喝到茶氣彪悍的現象。 就目前的認識,茶氣是與生俱來的,未必一定隨陳化而產生。 綜上所述,一泡茶的品鑑,我們是從: 1、水路,厚薄,湯水細膩度衡量; 2、口腔層面的,它分生津回甘,飽滿度,喉韻,滋味,化度等幾個考核指標; 3、就是身體反應,茶氣,打嗝放屁,發汗等。 通過這三個大方面我們喝的是愉悅度,喝的是品質,喝的是健康,得出的是年份,樹齡,產區,陳化傚果等的結論,最終形成價格判斷依據。 |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