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古人眼中的普洱茶是什麼樣的?
發佈日期::2020/11/6、瀏覽次數:81

對於許多不太了解茶的小伙伴們來說,普洱茶可能是一個新興產物,從2000年普洱茶興起,炒的火熱,到2007年崩盤,很多人就是在這個時認識了普洱茶,其實不然,普洱茶自古有之,早在唐代時期,普洱茶就已存在,到了清朝,普洱茶發展繁榮,甚至被作為進貢朝廷的“貢茶”,擁有普洱茶更是身份高貴的標誌。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是怎麼評價普洱茶的吧。


01


普洱茶的來歷


眾所周知,雲南是普洱茶的發源地,但那時的雲南交通不便、人煙稀少,被稱為“蠻荒之地”,唐代人樊綽在《蠻書》中記載,“茶出銀生城界諸山,散收無採造法。蒙捨蠻以椒、姜、桂和烹而飲之。”有趣的是以前的人們喝茶是加上生薑、花椒等重口味作料煮著喝的,雖然與現在喝茶的方式有所不同,但可以確定的是早在唐代時期,雲南就生產茶葉,只是當時沒有“普洱茶”這個稱呼,也沒有系統的採摘方法。


02


普洱茶的發展


之前就已經說過雲南有茶樹生長,但是沒有系統的採摘方法,如明代的謝肇淛在《滇略》中說過:“滇苦無茗,非其地不產也,土人不得採造之方,即成而不知烹瀹之節,猶無若也。崑明之太華,其雷聲初動者,色香不下鬆蘿,但揉不勻細耳。點蒼感通寺之產過之,值亦不廉。士庶所用,皆普茶也,蒸而成團,瀹作草氣,差勝飲水耳。”這是“普洱茶”第一次作為專有名詞出現,謝肇淛認為普洱茶的製作粗略,稱不上是好茶,難登大雅之堂,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,在那個時候,雲南就已經“士庶所用,皆普茶也”,不管是有身份的人,還是普通老百姓都已經開始在喝普洱茶了。


到了明朝末年普洱茶有了一定的製作方式,並且對外銷售,在明朝的方以智撰稿的《物理小識》記載:“普於茶蒸之成團,西番市之,最能化物。與六安同。按:普雨,即普洱也。”當時的製作方式就是“蒸之成團”,即把曬青的普洱茶放在蒸籠上蒸製,然後再壓製為茶塊或者茶餅,銷往現在的西藏。


清朝是普洱茶發展的一個頂峰,那時候普洱茶已經名滿天下,成為了名茶,有了具體產區的劃分,如清代的阮福在《普洱茶記》中寫到:“但云產攸樂、革登、倚邦、莽枝、蠻專、曼灑六茶山,而倚邦、蠻專者味最勝。”這就是後來我們耳熟能詳的六大茶山,不僅如此,普洱茶還有了等級的劃分,有了能上檯面的珍品,一個產品成名後,就會相應的出現仿製產品來“蹭熱度”,普洱茶自然也不例外,如張泓《滇南新語·滇茶》寫到:“滇茶有數種,盛行者曰木邦,曰普洱。木邦葉粗味澀,亦作團,冒普茗名,以愚外販,因其地相近也,而味自劣。普茶珍品,則有毛尖、芽茶、女兒之號。毛尖即雨前所採者,不作團,味淡香如荷,新色嫩綠可愛;芽茶,較毛尖稍壯,採治成團,以二兩、四兩為率,滇人重之;女兒茶亦芽之類,取於穀雨後,以一斤至十斤為一團,皆夷女採治,貨銀以積為奩資,故名。製撫例用三者充歲貢,其餘粗普葉,皆散賣滇中,最粗者熬膏、成餅,摹印,備饋遺。而歲貢中亦有女兒茶膏,並進蕊珠茶。”趙學敏在《本草綱目拾遺》中記載:“按,普洱茶,大者一團五斤,如人頭式,名人頭茶,每年入貢,民間不易得也。有偽作者,名川茶,乃川省與滇南交界處土人所造,其餅不堅,色亦黃,不如普洱清香獨絕也。普洱茶膏黑如漆,醒酒第一,綠色者更佳,消食化痰,清胃生津,功力尤大也。”原來“仿製”也是我國自古有之的啊,而且還是“高仿”,儘管如此,正品始終還是正品,它與仿製品有著本質上的差別,稍稍一驗,就會“原形畢露”。


03


普洱茶的製作


普洱茶在唐代還沒有系統的生產和製作方法,所以在樊綽看來,是“散收無採造法”。而南宋依然還是“採無時”,值得一提的是在那個時候,中國的綠茶已經有了系統的生產和製作方法,如唐代陸羽在《茶經》中提到:“凡採茶,在二月,三月,四月之間。茶之筍者,竽爛石沃土,長四、五寸,若薇、蕨始抽,凌露採焉。茶之芽者,發於叢薄之上,有三枝、四枝、五枝者,選其中枝穎拔者採焉。其日,有雨不採,晴有云不採;晴,采之、蒸之、搗之、焙之、穿之、封之、茶之幹矣。”所以普洱茶製作方法在他們看來是很粗糙的,屬於“採造無法”,到了明朝則有所改進,由“散收,無採造法”演變成了將鮮葉“蒸而成團”的形式,發展到了清朝,有了各種形式的普洱茶,如人頭式的、團式、膏式、餅式,而製作方法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,有採摘烘焙、揉捏、拼配、緊壓等等,有些方式我們至今仍在沿用。甚至在明代著名學者李元陽(白族)的《大理府志》就記載到:“點蒼茶樹,高二丈,性味不減陽羨,藏之年久,味愈勝也。”就出現了普洱茶“越陳越香”的記載,可見,古時候有些的普洱茶製作技術到今天我們仍在沿用。


04


普洱茶的功傚


普洱茶可以消食、解渴、化痰、醒酒、提神、明目等多種功傚,如明代蘭茂在《滇南本草》中寫到:“滇中茶葉,主治下氣消食,去痰除熱,解煩渴,並解大頭瘟。天行時症,此茶之巨功,人每以其近而忽視之。”清代趙學敏在《本草綱目拾遺》中說:“普洱茶出雲南普洱府,成團。有大中小三等。雲南志。普洱山在車裡軍民宣慰司北,其上產茶,性溫味香,名普洱茶。南詔備考。普洱茶產攸樂、革登、倚邦、莽枝、蠻專、慢撒六茶山。而以倚邦、蠻專者味較勝。味苦性刻,解油膩牛羊毒。虛人禁用,苦澀,逐痰下氣,刮腸通洩。”


吳大勳(清)《滇南聞見錄·下卷》中提到:“團茶產於普洱府屬之思茅地方,茶山極廣,夷人管業,採摘烘焙,製成團餅,販賣客商,官為收課。每年土貢,有團有膏。思茅同知承辦。團餅大小不一,總以堅重者為細品,輕鬆者葉粗味薄。其茶能消食理氣,去積滯,散風寒,最為有益之物。煎熬飲之,味極濃厚,較他茶為獨勝。”


王士雄(清)《 隨息居飲食譜》:“茶:微苦、微甘而涼。清心神,醒睡除煩;涼肝膽,滌熱消痰;肅肺胃,明目解渴。普洱產者,味重力峻,善吐風痰,消肉食。凡暑穢痧氣、腹痛、幹霍亂、痢疾等症初起,飲之輒愈。”


以上的古書簡單的記載了普洱茶的功傚,因為當時科技不發達,人們對於一個事物的功傚只能通過親身體會或是口口相傳,肯定不如現在的實驗研究出來的多樣、精細、具體、準確。現在的科學實驗也都表明普洱茶除了有上述古書中記載的作用以外,還具有降低血脂、減肥、抑菌等多種功傚,看完後你會發現原來普洱茶有這麼多的功傚,這大概就是那麼多人愛喝普洱茶的原因,也是普洱茶一直能在眾多茶類中佔有一席之位的原因吧。



ShareBody資訊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