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茶的歷史「苦」程知多少
發佈日期::2020/9/28、瀏覽次數:82

茶屬於被子植物中的山茶科山茶屬。在當今世界,茶是與咖啡、啤酒齊名的最受歡迎的飲料,是中國人獻給世界文明的禮物。


中國歷代文獻中都有關於茶的記載。古人也把茶叫作「荼」或「茗」。四川等西南地區是我國歷史上最早栽培茶葉的地方,但茶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更為盛行。晉代的張華在《博物志》中說喝茶可以讓人少眠,人們意識到喝茶能提神醒腦。到了唐代,湖北人陸羽撰寫了著名的《茶經》,這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茶的專著,推動了飲茶的風氣,當時茶鋪、茶肆遍及各地,促進了貢茶的產出。據宋代的地理書《太平寰宇記》,西南的四川、重慶、貴州,華南的廣東、廣西、福建,長江中游的湖北、江西、安徽,長江下游的江蘇、浙江,還有淮河上游的河南信陽等地,都有茶樹栽培和茶葉生產,而這些地區也是當今中國的茶葉主產區。



 

關於茶樹的栽培,宋子安的《試茶錄》說:「茶宜高山之陰而喜日陽之早」,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也說「茶畏水與日,最宜坡地陰處」,這都充分說明了古人對茶樹喜陰的認識。古人對於採茶的時機和注意事項也很講究。陸羽在《茶經》中提到,如果採茶不合時機,又加工不精細,就會導致飲後成疾。唐宋時期,茶農在早晨或陰天時採茶,對於不同的茶葉,也會采老嫩不同的茶葉進行加工,這樣同一品級的茶葉外形比較整齊。


加工過的茶葉分為很多類,如綠茶、紅茶、烏龍茶、黑茶、白茶、黃茶、花茶等,這些都是將茶樹的葉子做不同的加工處理得到的。其中,綠茶、黃茶、白茶的名稱在歷史上出現較早,紅茶則要到明代,烏龍茶出現更晚。唐代發明了蒸青法,也就是把茶葉的鮮葉用蒸汽殺青,然後搗碎、製餅、穿孔、烘乾,這樣可以消除茶餅的青臭氣味,還便於貯藏和運輸。從宋代到元代,茶葉的加工技術進一步簡化,從蒸青餅茶和團茶改為蒸青散茶,元末明初又發明了炒青綠茶。明代以後,花茶和紅茶的加工技術相繼問世。明代詩人魏時敏有「待到春風二三月,石爐敲火試新茶」的詩句,反映了當時在石爐中炒製新茶的過程。



 

早在南北朝時期,茶就由中國傳入了朝鮮半島,唐代經佛教徒傳到日本,後來傳到阿拉伯地區。一直到了明代,東南沿海地區的外國商船才把中國茶葉運到西方,其中荷蘭是當時最大的販運國。清代中期,英國人把茶樹和茶種帶到印度和西方,經過若干年以後,實現了成功引種。茶葉在西方非常受歡迎,在18世紀時,英國就已成為歐洲嗜飲茶的國家。



ShareBody資訊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