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小茶葉曾改變了歷史
|
發佈日期::2020/7/2、瀏覽次數:155 |
現今生活中茶只是日常飲品,生活調劑品,然而在歷史上,茶葉卻是財富與權力的象徵,而迸發出來的力量可以改變人類的歷史進程。 1、清河堡戰爭 明萬曆元年(1572年),茶葉貿易為官方壟斷,交易過高,於是民間私茶、黑茶興起。這對官茶貿易衝擊很大,首輔張居正為打擊民間走私,出台了暫停茶葉邊貿的詔書。嚴查私商和違法官員。導致邊貿茶葉供給完全斷絕。北方游牧民族飲食多是牛羊肉、奶等燥熱、油膩、不易消化的食物,茶葉富含維生素、單寧酸、茶鹼,可以得以補充。芳香油還可以溶解動物脂肪,降低膽固醇。 對於他們來說茶葉就和糧食一樣,是每天都需要的。沒有了茶葉的供應,北方的蒙古及女真各部頓時陷入了一片混亂,紛紛要求明王朝馬上重開邊境茶葉貿易。被明王朝拒絕後,於是爆發了清河堡戰爭,經過三年的血戰讓茶葉貿易回到了原點。隨著明王朝宣布重開茶市,蒙古和女真各部的鬥志被徹底瓦解。硝煙散儘後的清河堡再次成為茶馬邊貿重鎮。 2、鴉片戰爭 17世紀中葉,茶葉傳到歐洲,剛開始主要被當作醫用草藥。隨著愛飲茶的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入英國皇室,整個英國上流社才徹底迷上了茶葉,貴族們以飲茶為榮,商賈巨富也紛紛傚仿。由於皇室對茶葉的推崇,英國迫切需要大量採購中國茶葉回國,而過去進獻的茶葉都是東印度公司從荷蘭商船那裡購買到的。 隨著英國對茶葉需求日增,巨大的貿易逆差也導致英國無法承擔持續的茶葉貿易。在1700年到1753年期間,僅英國商船就向清帝國輸送了兩千萬兩白銀,自18世紀60年代以後,英國對華貿易迅速擴大。中國茶每年輸出達1800萬斤,貨值佔出口總額的九成以上。而英國輸入中國的商品,僅棉花、洋布、鐘錶等量少產品,價值不抵中國商品的十分之一。如此巨額的貿易逆差,英國都不得不以大量的白銀支付。 為了平衡茶葉貿易造成的巨額逆差,英國開始決定向中國大量輸入鴉片。他們先是將鴉片批發給散商,再由散商在廣州出售。 英國東印度公司還專門成立了鴉片事務局,壟斷印度鴉片生產和出口。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壟斷印度的鴉片生產和運銷之後,也接著解決了在廣州的金融問題。印度鴉片在中國銷售的收入用於代替白銀,支付購買茶葉的款項。清香的茶葉換回的是鴉片的烏煙瘴氣。 19世紀初期的30年間,吸食鴉片的惡習從沿海迅速擴展到內地。從士農工商到達官貴人,無處不在。“一經嗜煙,刻不可離,導致勞動力喪失,出現賣妻賣女的現象。1839年道光皇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,往廣州禁煙。1839年6月,林則徐在虎門銷菸。由於當時用於茶葉貿易的鴉片,提供了英屬印度政府七分之一的財政收入。英國總理大臣鮑美斯頓爵士對中國政府禁煙的舉措,大為惱火。於是在1840年,爆發了鴉片戰爭,結果大清戰敗,與英國簽訂了《南京條約》。 3、美國獨立戰爭 清政府貿易只認白銀,英國用來與中國茶葉交換的白銀大都來自美洲。美洲每年產出的白銀有一半最終落入了清政府的口袋。到了18世紀70年代,美洲的白銀產量持續減產,而英國茶葉消費不斷擴大,通過東印度公司,漏向中國的白銀也是節節上升。到了七年戰爭以後,英國和法國在海外殖民地的這場世界大戰,搞得英國財政捉襟肘。戰爭結束,英國立刻爆發了金融危機,政府極度缺錢,將手伸向了海外殖民地。1767年,英國議會通過《湯姆遜稅法》,對茶葉及其它在北美各港口對進口的貨物進行徵稅。結果導致茶葉走私的猖獗,大量茶葉從荷蘭被偷運到北美殖民地。 1772年,英國東印度公司面臨著嚴重的財務危機,庫存的茶葉大量積壓。為了挽救東印度公司,英國議會於1773年通過了《茶葉法》,允許東印度公司不通過中間商,直接向北美銷售茶葉,並對每磅茶葉僅徵收3便士的進口稅。《茶葉法》出台的目的,是要降低茶葉在北美市場的銷售價格,從而擊敗來自荷蘭的茶葉。按理說,《茶葉法》可以使北美殖民地人民享受到更加便宜的茶葉。但北美殖民地人民卻擔心,英國東印度公司以壟斷茶葉銷售為開端,進而逐步壟斷其他商品在北美的銷售;更加重要的是,英國議會通過誘使殖民地人民接受《茶葉法》,進而接受英國議會對殖民地的立法權和徵稅權。 《茶葉法》引起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強烈不滿。紐約、費城等地民眾建立起“自由之子社”之類的組織,以抵製從英國進口的茶葉。各地嚴禁茶葉,即使是想購買一點用作藥物,也需要得到“自由之子社”的批准。1773年12月16日夜,一群波士頓居民化妝成印第安人,登上三艘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船隻,將船上所載茶葉全部傾入海中,這就是著名的“波士頓傾茶事件”。 波士頓傾茶事件,英對其進行了鎮壓,觸發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線。1775年,美國獨立戰爭爆發。1776年,《獨立宣言》發表,美國宣布脫離英國獨立。1783年,英國承認美國獨立。這樣,在太平洋的東海岸,出現了一個全新的資產階級共和國,而來自太平洋彼岸的茶葉在其中起了獨特的作用。 |